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经写了一篇《师说》赠与其学生李蟠。文中有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让我印象深刻。老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那么,给谁传授道理?给谁教授学业?给谁解答疑难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核心都是学生,也就是以育学生为本。当代高等教育,也必须是以育人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本文,欧阳婧烨老师将从“求知”、“做事”、“共处”三方面来探讨如何来实现“育人为本”。
首先,教育学生一定要培养学生“求知”的能力,要让学生对知识有所渴望,想要学习新的知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求知”是一件终生进行的事。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除了要将课本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社会中的各种知识也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对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有所了解,从而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奠定一些基础。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有所松懈,但即使是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依旧需要认真对待各科的学习。老师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一定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多开展小组演示等锻炼学生的活动。
其次,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这是我们“求知”的目的。学会了知识当然就要学以致用,把它应用于实践、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很多学生都是从读大学开始远离父母,在异地独自生活。那么就可以从照顾自己开始,培养自己“做事”的能力。老师们在上课时也要适当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此外,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大学里的各种机会,通过担任班级、院系的干部等来培养自己做事的能力。
最后,要通过大学生活学会“共处”。其实大学生们在经历过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后,已经积累了一些和同龄人及老师共处的经验。在大学中,更要继续利用集体生活的机会,锻炼自己与人“共处”的能力。如何和亲近的室友相处,如何和辅导员相处,如何和导师相处,这都是大学生需要思考的地方。那么,作为老师,在教授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要传授一些为人处世、与人共处的经验给学生,教学生们学会做人,比如如何解决矛盾等。
综上,要实现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育人为本”,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求知”、“做事”、“相处”三方面来实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