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18:30,明德讲坛第46期在马化腾教学楼2102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徐敦楷教授,为师生作题为“传承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通识教育课部主任何捷一主持,作为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的特色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400多名师生到场聆听。
徐敦楷教授近照
讲座伊始,徐教授引出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文化自信这一概念,紧接着抛出“我们讲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我们有没有文化?有哪些文化?我们的文化有哪些内涵?该怎样去传承?怎样去坚定?”这一系列问题,来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思考,随后又对以上问题答案展开详细的解释说明。
首先,徐教授明确提出“特有文化是特定民族的灵魂”的观点,并且从民族的角度,以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和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为例,分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强调了这一观点。徐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关于犹太人与印第安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前者靠着不断传承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后者却是在殖民的血泪史中,文化遗失乃至消灭。随即又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虽然有数次被其他民族强大的武力所征服的经历,但终究还是以强大的汉族文化吸收兼容其他民族文化,这正所谓是绵延千年,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没有亡的原因是民族认同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讲座现场
其次,徐教授阐述了“特有的语言文字是特有文化的承载物”的观点。并且从语言是人们相互认同的工具,语言文字是民族认同的情感基础,民族认同基于文化认同,尤其是语言文字的认同,这四个方面论述这一观点,并列举《风语者》中有关文化文字情节和印第安部落语言文字两个例子,表明语言的特有功效,统一各种方言的基础是共同认可的文字。
谈到中华文化的源流时,徐教授概括总结了中华文化的三个优越性:一是源远流长,一脉传承;二是兼收并蓄,凝聚力强;三是博大精深,和而不同。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最好载体,所以徐教授就汉字的造字规律,发展历程和言简意赅、身形于一体的三个不同方面分析了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合影留念
最后,徐教授的演讲回归到主题: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徐教授向同学们强调:“我们要在积极阅读经典中探索发展中华文化,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创新前进,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中走向未来。”本次讲座激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在提问环节中,徐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地回答,赞许了同学们的积极踊跃,本次讲座在激烈的讨论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