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读书作为学习方式,一种是作为生活方式。作为学习方式的读书,是为了解知识、升学求职;作为生活方式的读书是为生命而阅读,入心入脑,用心灵来阅读。”庞章昊应该属于后者。
庞章昊是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法律系1505班学生,阅读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而且每个月一半以上的生活费都用来买书,至今已收藏3000多套图书,寝室已经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
阅读习惯从小养成
庞章昊并非出生书香家庭,但父母却给他提供了很好的读书环境,虽然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但只要是买书,父母从来都是支持的。记得在他小学的时候,妈妈给他买过一整套的百科全书,这不仅让他在老师同学眼中成了一个知识小达人,更培养了他阅读的习惯。让庞章昊记忆犹新而且为之骄傲的还有高中时父母送给他的“成人礼礼物”,那是一套精装版《汉译学术名著丛书》,一共140本,花了3000多元,那是妈妈一个多月的工资。“我想这是我收过最有意义的礼物了”庞章昊说。
庞章昊阅读偏好社会科学,而其中最喜欢的又是历史。他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固定的时间,完全遵循内心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随意翻到任意一页开始浏览,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再从头开始阅读,甚至把和此书相关的所有书籍都找来翻阅。在任何环境,他都可以静下心来阅读,“说了你可能不相信,我连在KTV都能看进去书。”有时候看书还会忘记了时间,他说有一次在家翻阅史料,不知不觉从晚上看到清晨6点,那天正好家里请客,没有精神好好招待客人还被爸爸批评。
他现在所收藏的3000多册图书,每一本他都读过,只是有些浅阅,有些深读。像《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论犯罪与刑罚》等书籍,他看了上百遍,原先买的简装书翻破了,他不得不省吃俭用买了新的精装本。当然他的阅读不仅限于自己买的书,伟德的图书馆、省图都是他的阅读阵地,甚至还会找同学帮忙借阅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书籍。
庞章昊认为“知识是需要分享的”,他很愿意与人交流,也乐意把自己收藏的书借给别人,现在系里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会找他借书,甚至有同学在他的带动下开始读书,同班同学熊志远就是其中一员。
怀着谦逊之心阅读
在好朋友冷之旭眼中,庞章昊是一个看上去很安静,但一旦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就“根本停不下来”的人。庞章昊自己也坦言:“人可能在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都会有本能的表现欲”。不过在采访过程中却发现他说话处处透露着谦逊:“这只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想法可能还不太成熟”、“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够”等语句常出现在对话中,完全没有饱读诗书后的清高与狂傲。
“历史研究讲求有一份史料说一分话,而不轻易对任何事下定论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庞章昊说。他曾经也犯过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过随着阅读越多,越发现事物都不只一面,不能轻易的说谁对谁错。
庞章昊常常会上知乎等社区和论坛,不过他自己很少说话,主要是看别人探讨、回答问题,观察不同人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此来锻炼自己思维的完整性。他也常常会和自己在武大学历史的同学交流,以前还会觉得自己读书多有时候忍不住“显摆”一下,不过现在发现,虽然可能在阅读上自己比他多,但是别人受过专业的训练,自己这方面有很多不足,因此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倾听而不是诉说。
读万卷书还要听万人言
庞章昊一直觉得,在获取知识上,与人交流和读书一样重要。特别来到大学以后,身边同学卧虎藏龙,老师更是学识渊博,这给他提供了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法律系的周萍老师、孙敏洁老师、汪蓉老师以及通识教育课部的王利军老师,是庞章昊经常与之交流的几位老师。老师们会给他推荐好书,他阅读后与老师交流心得;他写论文,老师们看后给他修改建议。这一来一去中,他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除了大学老师,庞章昊特别提到了家乡的一位抗战老兵,跟老兵认识是在一个暑假,有一天他和姥姥出门买菜看到有位老人在写地书,一开始是被老人的精神头所感染的,后来聊天才知道这是一位抗战老兵。“听老兵口述那段历史,比我读多少书查多少史料都强”,现在每个假期,庞章昊都会去看望老兵,与他聊上几小时。与志趣相投的人聊天,与比自己年纪大的人聊天,真的会获益匪浅。正所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目前,司考、考研、出国留学都在庞章昊的计划之中,不过他说这只不过是他的阶段性小目标。当问到他更大的目标或者说梦想是什么时,他迟疑了一下说:“我的梦想在大多数人看来可能有点空,为完善中国法律体系而努力,这是我的终极目标。” 如果从实用的角度看,可能他的梦想没那么切实际,然而,“胸怀世界、承担国社”不正是我们全人发展的核心素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