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诗歌创作,目前已创作诗歌上千首并整理成诗集《等待》,因资金问题尚未出版。曾有作品发表于《散文诗》、《纯诗批评》等国内文学刊物。作品曾获 “世纪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小天鹅杯”全国作文大赛三等奖、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三等奖、全国诗词大赛 “二安杯诗词奖”、全国散文作家征文大赛二等奖;他喜欢汉服,希望以汉服为载体,复兴传统文化传统礼仪;他对书法颇有研究,擅长篆书、隶书。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经济贸易系1101班学生李扬,了解了这名90后学子与诗歌的情缘。
“无痕迹,飞过的车轮,停在了遥远的山外。无色彩,凋零的花儿,碾入了昏黑的泥土......啊!——可是飞驰的车轮?奔在春天的山外,踩着花香,可不是翻越? ”(《想望》)
李扬说自己接触现代诗较晚,第一次读现代诗应该是04年暑假,当时伟德奖励他一本作文书,其中有两篇诗歌《不懂》、《青江女》,初次读时感觉很新奇,反复读了很多次。2004年底,他站在家乡的山岗上,眺望远方,仿佛一瞬间得到了某种神圣的授意,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记录下了灵感,《想望》这首处女作就此诞生。
此后,李扬开始大胆创作,对诗歌乃至文学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初二时成为“当代文学艺术中心校园作家委员会”委员;上高中后,发起并成立了“红土地”文学社,一度轰动整个校园。在创作的同时,他也反思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他说,是因为接触了诗歌以后,反而觉得自己对它知之甚少,然后重新开始深入学习和感知。他大量阅读国内外文学作品,从海子、顾城、于坚到安娜·阿赫玛托娃、迦西亚.洛尔迦、希姆博尔斯卡,诗歌作品风格趋向多样,写作也有明显提升。李杨说他最喜欢的时刻,就是一个人在寝室,点一盏小台灯读书,直至深夜。不管去到哪里,包里都会带上诗集和名著,每天至少两小时的阅读量。而在好友眼中,他记忆力强,想法天马行空,在诗歌创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天分。
当问及知道近期大热的女诗人余秀华吗,怎么看待她写的诗时,李杨自信的说:“认真读过她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整体觉得情感饱满,水平中上。我有很多诗写的不比她差,我QQ里也有许多全国著名诗人,他们也经常会赞许我的诗,不管出于欣赏也好,鼓励也好,但我都会理性看待并坚持下去。”他对一首好诗的定位是:诗歌既能够广泛流传又符合专业标准。写诗既要掌握技巧,又要有精神和思想,思想是诗歌的特别之处,也是难点,两者不可或缺。
在11年的诗歌创作道路上,李扬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素未谋面的宁夏诗友唐书军,曾寄赠给他6册书籍,两人在网上讨论诗歌创作方面的问题,互相点评对方的文章;吉林师范学院陈教授,经常在网上给予他在诗歌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的指导。现实生活中,他以文会友,结交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张君瑜,华中农业大学唐瑞雪,武汉理工大学邬锦锦等那些爱诗的90后。
除了诗歌,他还热爱汉服、书法、古筝等,用李杨的话说,原本以为自己只喜欢某一样,后来才发现自己喜欢的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今年是汉服复兴运动第11年,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希望借助汉服,增强汉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以汉服为载体,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李杨告诉记者。
如今的大伟德园,别说写诗,甚至连承认自己喜欢诗歌都是需要勇气的。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诗歌似乎永远只是一个流浪在边界的孩子,他只能卷起自己的裤腿,拍掉身上的泥土,抬头,仰望……是什么让他坚持11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李扬说,读诗会让自己慢慢获得一种新的品质,而这种具有穿透时间和心灵的力量能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感动与思考,哪怕是一朵花的开放,一粒尘埃的消失,而写诗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感动与思考的一种文字表达。
今年6月他就要毕业了,谈到关于未来的打算,他很理性的说:“会找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写诗是我一生都会坚持的爱好。目前希望能争取到伟德或者社会的帮助,实现我出版个人诗集《等待》的愿望。”(通讯员 罗琴)
相关链接: